截止到2025年2月份,目前还没有任何牙齿修复液上市产品。
说起补牙,大家总是有种莫名的恐惧,甚至宁愿忍受蛀牙的折磨,都不愿意去补牙。而牙齿的损坏往往是源于牙釉质的破坏。牙釉质就像牙齿的「保护伞」,但是自恒牙长成的第一天起,牙釉质就开始不断地缓慢消耗,比如细菌酵解食物中的糖类物质释放出酸、酸性饮料里的物质都会加速它的消耗。因此,修复牙釉质堪称是仿生领域一项最「硬」的挑战。
滴两滴就能「长」出牙釉质?浙大团队发明仿生修补液
此前,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教授团队在 Science Advance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「Repair of tooth enamel by a biomimetic mineralization frontier ensuring epitaxial growth」的文章(图 1),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「药水」- 仿生修补液,在牙釉质的缺损处滴上两滴,结果发现 48 小时内缺损表面就能够「长」出 2.5 微米晶体修复层,其成分、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与天然牙釉质几乎一致,并与原有组织无缝连结。总的来说,这种全新的牙釉质修补材料,滴在牙齿上就可以「长」成全新的牙釉质。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修复策略,有望将牙修复从「填补」时代带入到「仿生再生」 阶段。
之后,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的谢志坚、陈卓教授团队联合唐睿康教授在 Australian Endodontic Journal 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 「The effect of calcium phosphate ion clusters in enhancing enamel conditions versus Duraphat and Icon」 的文章,该研究强调了磷酸钙离子簇(CPIC)材料在牙齿表面形成有序的晶体,其硬度和弹性模量与天然牙釉质相似,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牙釉质再矿化材料。总的来说,该研究认为 CPIC 材料有望在预防牙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,并为牙釉质再矿化提供新的解决方案。
2023 年 9 月 24 日,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陈卓教授团队在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「ACP-Mediated Phase Transformation for Collagen Mineralization: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」的文章,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无定形磷酸钙(ACP)介导的胶原纤维矿化途径,并利用随机光学重建显微镜技术,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 ACP 纳米颗粒可以渗透到胶原纤维内部。随后,ACP 介导的相变在胶原原纤维内发生,形成羟基磷灰石(HAP)微晶,与磷酸钙离子(CPI)介导的矿化实现的机械性能相比,显著增强了矿化胶原原纤维的机械性能,并且与天然对应物相似。
2024 年 1 月 4 日,来自空军军医大学牛丽娜教授团队在 Advanced Materials 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「Derivation of Dental Epithelial-like Cells from Murine Embryonic Stem Cells for Tooth Regeneration」的文章,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仿生自成熟矿化系统,包括 RNA 稳定的无定形磷酸钙(RNA-ACP)和 RNase。研究发现,RNA-ACP 以外延晶体生长的形式诱导初始矿化,而唾液中存在 RNase 则可自动触发仿生自成熟这一过程。除此之外,研究结果也表明,RNA 降解可促进 RNA-ACP 的构象重排,并且能够有效排出先前引入的有机物。同时,这一排挤过程也能够促进横向晶体生长,从而产生更致密的珐琅状磷灰石晶体。总的来说,该研究提出了一种临床中有效修复牙釉质的仿生矿化策略,并为生物矿物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。
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,更多查询请 → 在线咨询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