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牙齿仿生修补液48小时内长出牙釉质的产品上市了吗?

2025年牙齿仿生修补液48小时内长出牙釉质的产品上市了吗?

浙大的研究团队曾在2019年发明了一种仿生修补液,滴在牙釉质的缺损处,48小时内缺损表面能“长”出2.5微米晶体修复层,其成分、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与天然牙釉质几乎一致,并与原有组织无缝连结,浑然一体。

论文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《科学进展》杂志。而且得到了德国著名生物矿化学家、康斯坦兹大学Helmut Cölfen教授的评价:这是我所知道的迄今为止最好的牙釉质修复材料,有望在临床上真正实现牙釉质的原位修复。       

牙釉质,也称为珐琅质,是牙齿最外层的组织,是人体中最硬的天然生物材料。其摩氏硬度仅比金刚石略低,与水晶相当。成熟的牙釉质96%由无机矿物(主要为钙和磷)组成,这层包裹于牙齿表面的半透明的物质,厚度约为2 毫米左右。       

牙釉质近似于一层天然的无机晶体矿物,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晶体,其排布非常致密,纤维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首先通过紧密聚集形成直径约5微米的釉柱,然后这些釉柱进一步交叉排列形成高度有序的层级结构,让牙釉质坚如磐石,使我们能够自如地切割、研磨食物。

牙釉质作为高度矿化的生物组织,内部并不具有包括细胞在内的生物有机基质,它不会再生。人类的牙齿一旦由乳牙换成恒牙后,牙釉质就处于被不断消耗的不可逆过程。口腔内残留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释放出酸类,以及酸性饮料等,则会加速牙釉质的消耗。一旦牙釉质的防线被突破,整颗牙就像失去了保护伞。让很多人噩梦般痛苦的蛀牙,都是从牙釉质的破坏开始的。

修复牙釉质,堪称是仿生领域一项最“硬”的挑战,科学家们没有停止过尝试。常见的补牙材料,例如复合树脂、陶瓷和汞合金等,它们几乎发挥着“填料”的功能,适用于“大洞”修补,但对小缺小裂却填不进去,并且与天然组织之间也不能完全结合,所以,补牙之后医生一定会叮嘱你,咬螃蟹,嗑核桃之类的事就属于危险动作了。

在其他一些实验室,科学家还尝试了仿生矿化的方法,由于牙釉质结构的复杂性,过去还无法有效获得与天然釉质多级结构一致的大面积修复层,达不到临床应用要求,也没能真正在牙齿上实现修复。

科学研究真不容易呀!在此给科学家们鼓励加油,希望你们的科研成果早日投入实际应用。早一天使用,就能早一天减少患者的负担。准备好和费用昂贵的牙医说再见!

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,更多查询请 → 在线咨询客服

(0)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