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茅通策医疗三年时间跌掉1000亿市值

牙茅通策医疗三年时间跌掉1000亿市值

曾经,通策医疗(600763.SH)是一家明星公司,被冠以“牙茅”的头衔,并且还打上了永续经营的标签,被很多投资者视为“非卖品”。

巅峰时期,市值一度超过1300亿,但如今却只剩下200亿出头,跌幅超过85%。

即便是再忠实的投资者,过去4年时间里,也被伤害的体无完肤,绝对称得上是噩梦般的存在。

那么问题来了,到底为什么跌的这么惨?

我们先看公司业绩。

2007年-2021年,通策医疗营业收入从0.91亿元增长至27.8亿元,15年时间翻了30倍,同期净利润从0.1亿元增长至7亿元,翻了整整70倍。

而且,这15年时间里,即便是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,公司的经营业绩也没有出现负增长。从这个角度说,通策医疗被冠以“牙茅”的头衔,可以说是实至名归。

拐点出现在2022年。

2022年开始,尽管营业收入整体保持稳定,甚至略有增长,但是,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。今年前三季度,跟2021年同期比,降幅接近20%。

可能有人会觉得,现在是大的消费市场不景气,下滑20%完全可以接受,但是,这就要提到杀估值。

前面提到,过去15年,通策医疗就没有出现过亏损,唯一的分歧就是高增速还是低增速的问题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通策医疗成为了机构尤其是公募理想的重仓标的,导致估值被不断推高。

从2020年开始,随着机构抱团,通策医疗的市盈率一度被推高至250倍。什么概念?意味着假设盈利保持不变,需要250年才能靠分红收回投资成本;意味着市场对通策医疗的预期年复合增速至少在40%甚至60%。

所以,当没法保持高速增长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时,估值崩塌不可避免!

过去,通策医疗的核心逻辑主要有三个。

第一,消费者数量越来越多;第二,牙科属于消费医疗范畴,甚至还具有医美属性,属于高端消费,意味着客单价会越来越高、毛利率越来越高;第三,通策医疗目前主要位于浙江省,如果能够实现全国复制的话,将呈几何式增长。

然后我们知道,种植体集采来了,通策医疗的核心逻辑发生了动摇。

另外,通策医疗的全国化布局也遇到了挑战。2023年,通策医疗来自浙江省外的收入占比为9.27%,不及2019年;而且,浙江省外的毛利率只有24.79%,比浙江省内足足低了15个百分点。

以上,便是为什么通策医疗跌得这么惨的原因!

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,更多查询请 → 在线咨询客服

(0)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