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运营管理黑带刘老师:口腔门诊服务如何提升?试试对比问候法

前几天,我去口腔门诊做了一次复查,原本自己认为平平淡淡“走过场”式的复查,却被护士见到我的一瞬间飘出口的那一句:”你变黑了哦~“所深深打动。这句简单的话,带给我的震憾是:她居然记住了我上次的样子,走心的感动,从内心中油然而生!我想,这样的”对比问候“,也许正是体现她走心服务的很好的表达方式。

口腔门诊的“对比问候法”:从细节处见专业与关怀

不同于零售场景的“发型”、“配饰”,口腔门诊的对比核心应围绕治疗进展、口腔状态变化、患者感受、配合度以及可见的积极改变展开。关键在于真诚、专业且基于事实。

第一层:聚焦治疗进程与口腔状态的可见变化(安全有效,体现专业关注)

拆线/复诊时: “王阿姨,您这伤口恢复得真不错,缝线周围比上次复查时看着干净多了,红肿也消下去了!” (展示专业观察)

正畸复诊: “小李同学,你这牙套戴得真整齐,牙齿移动的效果比上次来明显多了,看这颗牙已经排齐不少了!” (肯定治疗效果) / “陈姐,您这牙套清洁做得真好,比刚戴上那会儿干净多了,这样对牙龈健康特别好!” (肯定配合度)

洁牙后复诊: “赵先生,您看,这次洁牙后,牙龈边缘比上次看起来清爽多了,那种暗沉的牙石基本没有了。” (用可视变化说明效果)

种植/修复体戴牙: “钱叔,您这新牙冠戴上了?感觉怎么样?我看这边缘密合度比上次试戴时调整得更好了,颜色也更自然了。” (体现精细调整)

儿童患者: “小朋友,你今天太棒了!自己张大嘴巴比上次勇敢多了,叔叔/阿姨看得更清楚了!” (鼓励行为进步)

第二层:关注患者感受与反馈的延续(体现倾听与个体化关怀)

“孙女士,您上次说那颗牙有点酸软,最近用抗敏感牙膏感觉好点了吗?” (延续患者主诉,表达关心)

“周先生,您上次提到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,按我们教的方法刷了这段时间,感觉有没有改善?” (追踪问题,强化指导意义)

“郑阿姨,您上次说假牙有点磨舌头,这次调整后戴着舒服些了吧?” (确认问题解决情况)

“小朋友,上次奖励你的‘刷牙小勇士’贴纸,是不是每天都认真刷牙换来的呀?” (关联激励措施,强化习惯)

第三层:认可患者的努力与配合(提升依从性,增强信心)

“吴哥,看您这牙周维护记录,最近三次复诊都准时来了,复查结果一次比一次好,这坚持真有效果!” (肯定复诊依从性)

“林姐,您这牙缝刷用得真熟练!比上次教您的时候手法标准多了,牙缝清洁到位对保护牙龈特别重要。” (肯定技能掌握)

“马同学,你的正畸日记本记录得好详细!能坚持记录饮食和口腔感觉,对我们调整方案帮助很大!” (肯定特殊配合行为)

最高级:基于记忆优化诊疗体验(创造惊喜,深化信任)

治疗前准备: “何先生,您上次洗牙时对那个喷水的声音比较敏感,这次我提前跟医生说了,我们会特别注意调整水流,放轻松。” (记住不适点,预先关怀)

方案沟通: “秦阿姨,您上次咨询种牙时提到很关心手术时间长短和术后反应。这次我们给您详细介绍下微创种植的方案,它的特点是…” (记住核心关切,精准沟通)

复诊提醒: (电话/微信) “张老师您好,我是XX口腔的小王。您上次做根管治疗封药后,说担心那颗牙还有点胀。王医生特意让我提醒您,如果感觉明显加重随时联系我们。下周X号是您复诊时间,您看方便过来让医生检查下吗?” (记住患者担忧,主动关怀,提升复诊意愿)

一个基于专业观察的对比,瞬间点燃了沟通的火花,也让患者感受到治疗带来的真实改变。

在口腔门诊这个特殊的服务场景中,患者常常带着紧张、不适甚至焦虑而来。医护人员除了精湛的技术和严谨的操作流程,如何通过沟通迅速拉近距离、建立信任、提升就诊体验,成为影响患者忠诚度和复诊率的关键。

“李姐,您这牙套戴得真适应,比刚戴那会儿看着自然多了!”
“哎呦,小朋友真勇敢,今天自己走进来比上次可神气多了!”
“张叔,您上次说那个敏感的地方,最近感觉怎么样?好点没?”

这些植根于口腔诊疗进程和患者个体变化的问候,为何能直击人心?因为它们精准传递了两个核心信息:

我记得您(和您的治疗情况)!

我一直在关注您的改变(或坚持)!

在口腔医疗领域,患者的归属感与安全感尤为重要。当医护人员点出患者治疗进程中的积极变化或坚持配合的细节,患者感受到的是被专业地关注、被个体化地对待。这不仅缓解了紧张情绪,更强化了他们对治疗效果的感知和对医生的信任。

”对比问候法“在口腔门诊应用的精髓与注意事项:

真诚是根基,专业是背书: 所有观察和对比必须基于真实的病历记录、客观的口腔检查或患者之前明确提供的信息。避免空洞的、与治疗无关的夸赞(如“天气的天气不错啊”在医疗场景略显突兀)。

保护隐私,把握分寸: 绝对避免评论患者的容貌、身材等与口腔健康无关的敏感话题(如“您好像瘦了/胖了”)。聚焦点在口腔及治疗相关的变化上。

善用“病历”与“系统”: 口腔门诊的病历电子化系统是强大的工具。医护人员应在病历中简要记录患者当次就诊的关键特征、主诉、特殊反应、配合情况、提及的生活事件(如要出差/备孕等)。下次复诊前快速浏览,让问候和关怀有的放矢。

病历备注示例: “2024-08-14 初诊 张XX:右上6深龋,冷刺激敏感++。对牙钻声音紧张。自述下月出差。沟通耐心,接受治疗计划。” → 复诊时可说:“张先生,您出差回来啦?那颗敏感牙在出差期间还好吗?今天操作我们会尽量轻柔,别担心。”

团队信息共享: 确保前台、护士、医生之间能传递患者的关键信息(尤其是积极变化和特殊关怀点),让患者在整个就诊流程中都能感受到连贯的关注。

从“治疗”到“关怀”: 对于长期治疗(如正畸、牙周序列治疗)的患者,在关注牙齿变化的同时,适时关心其坚持的不易:“戴牙套这一年多,按时复诊、认真清洁,真的很不容易,效果这么好离不开您的配合!”

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口腔医疗市场,技术是基础,而基于专业观察和用心记忆的“人情味”沟通,才是让患者印象深刻、建立深度信任、并愿意长期追随的核心软实力。一句走心的、植根于治疗进程的对比问候,能让冷冰冰的牙椅变得温暖,让程式化的复诊充满期待。

当医护人员开始用心记住患者“上次口腔的样子”,每一次复诊,都将成为深化信任、提升满意度的绝佳契机。 这不仅提升了患者体验,更直接转化为更高的复诊率、更好的口碑传播和更稳固的诊所发展根基。

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,更多查询请 → 在线咨询客服

(0)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