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家好,欢迎收听正畸运营每日一问!
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让人心疼的场景:如何帮助那些对疼痛极度恐惧的客户。
想象这个画面:咨询室里,一位年轻的女孩,我们叫她小悦,声音非常小,几乎像耳语一样地问:“医生…是不是…特别疼啊?” 当你请她坐到牙科椅上时,你会发现她的动作很慢,整个身体显得非常僵硬。如果你仔细观察,甚至会看到她不自觉地紧紧攥着自己的衣角,或者拳头握得发白。
好,我们来解读这些无声的求救信号:
几乎耳语的音量:这暴露了她内心深处的不安与脆弱,她甚至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恐惧。
僵硬的肢体动作:这表明她的身体已经进入了 “应激状态” ,是一种面对预期中痛苦的本能抗拒。
紧握的拳头或衣角:这是最典型的 “紧张体征” ,是她正在用尽全力试图控制情绪的外在表现。
把这些细节串联起来,你面对的不是普通的担心,而是一种强烈的、甚至有些生理性的恐惧。她的核心诉求不是“快”或“美”,而是 “安全”,她需要确信这个过程不会让她失控。
这时,任何轻描淡写的“不疼,别怕”都是苍白的,因为这否定了她的真实感受。高情商的回应,是先全然接纳她的恐惧,再用具体行动给她掌控感。
你可以把自己的声音调整得更加柔和、平稳,像安抚一个受惊的小动物,对她说:
“我完全理解你的担心,说实话,很多人在开始前都有和你一模一样的感觉。”
——这句话是在告诉她:“你不是一个人,你的感受是正常的。”这能极大地消除她的羞耻感。
接着,把抽象的“疼”转化为一种更具体、更熟悉的感受:
“其实戴牙套后的感觉,更多的是一种酸胀感,就像你很久不运动,突然跑步后第二天肌肉的那种感觉。而且最主要就是头几天,之后就会慢慢适应。”
——用“运动后酸胀”来类比,把一个未知的恐怖体验,替换成一个已知的、可忍受的经历。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,是给她实实在在的“救命稻草”和掌控权:
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,会有很多小办法来帮你。比如给你保护蜡防止刮嘴,告诉你刚开始可以吃哪些软软的食物。最关键的是——在整个过程里,你随时觉得需要停下来喘口气,就举一下左手,我们立刻就会停下。在这里,你来控制节奏。”
——“你随时可以喊停”这个承诺,是给恐惧者最有效的镇定剂。它把被动的承受,变成了主动的管理。
看到了吗?你没有和她争论会不会疼,你看见了她的恐惧,并给了她一个工具箱和一个紧急制动按钮。你让她从一個待宰的羔羊,变成了一个有装备、有权限的参与者。
好的沟通,有时不是消除恐惧,而是给恐惧提供一个安全的容器。
希望这个案例,能给你带来启发。
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,更多查询请 → 在线咨询客服